甘肃:积极推进 零基预算改革

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日益突出。面对严峻的财政形势,甘肃财政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在提质增效上狠下功夫,深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研究制定了《省级部门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工作方案》,着力打破预算固化格局,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这既是甘肃财政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应势而谋,积极推动零基预算管理改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立足新发展阶段,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安排,指明了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为我们在已确立的现代财政制度框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甘肃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在当前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各级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的形势下,充分结合自身实际,以实施零基预算管理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统筹推进财政管理改革,逐步建立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是推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创新之举。一方面,着力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配置效率。从预算管理角度看,“零基预算”显然是更为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控制行政成本、促进行政体系高效运转的通行惯例。在传统的“基数+增长”的模式下,财政预算一般以上年支出为基数,适当考虑一定增长比例分配资金,虽然有一定合理性,但容易导致“为了花钱而花钱”等资金浪费现象,不利于优化支出结构和财政资源统筹使用。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年度预算编制不受以往年度预算安排影响,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可能科学核定部门预算,该减的减,该保障的坚决落实,才能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管好用好,有效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确保财政平稳健康运行。另一方面,切实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能力。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使用,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实施零基预算管理,能够打破“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式和支出固化僵化、预算安排只增不减的格局。甘肃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就是要结合财力状况、轻重缓急、实际需求、绩效情况等,坚持量入为出、能省则省、有保有压的原则,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六稳”“六保”等重点工作推进,进一步提高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能力。
因时而动,强化零基预算管理运用
当前,部门“重资金争取,轻项目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财力紧张与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相并存。在这种形势下,实施零基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方式上的突破,更是推进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内容。甘肃财政严格按照方案要求,细化实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强化零基预算管理运用。一是依据标准重新核定基本支出。省级财政结合部门支出实际和业务特点,完善定额标准体系,保障部门正常运转和履职基本需要。各部门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实有人数等情况如实填报2021年部门基础信息,按照组织、人社部门批准的工资情况区分通用项目和个性项目,据实填报人员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等信息。二是打破基数重新核定项目支出。精简归并方向相同、性质相近的专项,进一步压减标准过高、承诺过多、不可持续的项目,取消低效无效以及框架性、概念性的项目,对以前年度设置但未实施的项目、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的项目和到期项目进行甄别清理。对支出规模较大、政策性较强的长期项目,开展评估清理,根据评估结果优化预算安排、改进管理、完善政策。对新增项目立项必要性、实施可行性、投资合理性等进行预算评审和事前绩效评估,严控支出范围和标准。对延续性项目,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和成熟度确定优先等次,按“重要”“比较重要”“一般”的顺序依次安排预算,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突出“保重点、压一般”。三是强化管理硬化预算执行约束。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外,严控预算追加事项,执行中不自行出台增支政策,确需新增支出的,通过预算现有资金统筹解决。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确无必要或无法执行的项目以及符合盘活规定的结余结转资金,及时清理收回,统筹用于亟待支持的领域。
顺势而为,持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
以实施零基预算管理为契机,在挖掘潜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释放活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切实提高财政保障能力和水平,更好贯彻国家战略意图和体现政策导向。一是有序推动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工作,着力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与市县财政关系,推动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合理划分省以下政府间收入,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县级“三保”能力。二是扎实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继续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力度,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健全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完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更好发挥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盘活用好各类存量资金,清理收回确无必要或无法执行的项目资金,统筹用于亟待支持的领域。三是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将绩效理念和方法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事前绩效评估,完善绩效目标管理,拓宽绩效评价的广度深度,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同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优化预算支出结构,硬化责任约束,真正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作者:甘肃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智军)

原文件: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省级部门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甘肃:积极推进 零基预算改革

http://czt.gansu.gov.cn/czt/c107433/202012/1914035.shtml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